家常菜谱大全 > 茵陈蒿的做法
茵陈蒿的做法

茵陈蒿的做法

茵陈蒿有17种做法
原料别名 因尘、茵陈、因陈蒿、绵茵陈
原料分类 蔬菜类及制品
使用提示 内服:煎汤,10至15克(大剂量60克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
茵陈蒿菜谱推荐

茵陈公英汤茵陈公英汤 取茵陈、蒲公英加水500毫升,煎取400毫升,加白糖30克。详细介绍
玉米须蚌肉汤玉米须蚌肉汤 1.将玉米须,绵茵陈(茵陈蒿)洗净;2.取鲜河蚌用开水略煮沸,去壳取肉;3.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,加清水适量,武火煮沸后,文火煮一小时,调味即可。详细介绍
茵陈枯草猪舌汤茵陈枯草猪舌汤 1.将猪舌放入滚开水中煮5分钟。2.取出,去舌苔,用水洗净。3.土茵陈(茵陈蒿),夏枯草和蜜枣用水洗净。4.加水于瓦煲内,煲至水滚。5.放入全部材料,候水滚起。6.用中火煲2小时。7.以细盐调味,即可饮用。详细介绍
茵陈香芦茶茵陈香芦茶 将茵陈、香薷、芦根加水煎汤,去渣取汁。详细介绍

更多茵陈蒿的做法:乌梅茵陈蜜露 青蒿茵芦茶 茵陈淡竹叶粥 消炎利胆茶 茵陈粥 茵陈茶 茵陈炒田螺 茵陈蚬肉汤 绵茵陈粥 茵陈粥 茵陈姜糖茶 消黄茶 茵陈车前饮 查看全部 (17种)

茵陈蒿原料介绍

茵陈蒿为菊科植物猪毛蒿及茵陈蒿的地上部分。猪毛蒿一年至多年生草本,生于山坡、临时、路旁、林缘、摹草原、黄土高原和荒漠边缘地区,分布几遍全国。茵陈蒿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。生于低海拔地区河岸、海岸附近的湿润砂地、路旁及低山坡地区。分布于华东、中南及辽宁、陕西、河北、台湾、四川等地。
春季采收幼苗,去根,晒干,称“绵茵陈”‘或夏秋花蕾长成时采割全株,除去根部及教练戏,晒干,称“茵陈蒿”。栽培者栽后第2年3至4月即可采收嫩梢,可连续收获3至4年。
茵陈药材有绵茵陈和茵陈蒿等规格。
绵茵陈多卷曲成团,全体被白色绒毛,灰白色或灰绿色,绵软如绒。茎细小,长1.5至2.5厘米,直径0.1至0.2厘米,质脆,易折断。叶具柄,一至三回羽状分裂,小叶片卵形中稍呈倒披针形、条形。气清香,味微苦。
茵陈蒿茎成圆柱形,多分枝,表面淡紫色或紫色,有纵纹,被短柔毛;体轻,质柔,断面类白色,叶密集,多脱落,下部叶二至三四羽状深裂,裂片条形,两面密被白色柔毛,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,基部抱茎,裂片细状。头状花序卵形,多集成圆锥状,瘦果长圆形,黄棕色,气芳香,味微苦。
以质嫩,绵软,色灰白,香气浓者为佳。

茵陈蒿适用人群

脾虚血亏而致的虚黄、萎黄禁服。

茵陈蒿制作指导

1.湿热熏蒸之阳黄,症见目黄身黄,发热烦渴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,舌苔黄腻者,可与大黄、栀子配伍,以清热利湿退黄。
2.若湿热兼表,身热无汗者,可与紫苏叶或麻黄同用。
3.若湿生旦热,症见发热身困,脘痞呕恶,舌苔白腻者,可与茯苓、白术、泽泻等相配。

茵陈蒿食疗作用

茵陈蒿味苦、微辛,性微寒;归肝、胆、脾经;清香宣泻;
具有清热利湿,利胆退黄的功效;
主治湿热黄疸,口苦胁痛,外感温热,小便不利,疮疹瘙痒。

茵陈蒿其他相关

茵陈蒿经冬不死,春则因陈根而生,故名因陈或茵陈。至夏其苗则变为蒿,故亦称茵陈蒿。《本草拾遗》云:“虽蒿类,苗强,经冬不死,更因旧功而生,故因陈,后加蒿字也。”

loading...